
對於喜愛以雲海作為攝影主題的朋友,大帽山,又名「白果山」,就是香港其中一座容易到達山頂看雲海的地點。「白果山」名字不是因為這座山盛產白果,而是通常等看日出加雲海,好多時候都是食白果的!2023年春季將至,雲海季節隨著天氣變暖,大家留意一下以下所指的參數吧!
廣 告
今次,愛玩小生第2次為了影雲海日出,上大帽山 (第1次是上大帽山看日落,食白果),今次再專門上去看雲海,一試即中!(其實有一半是幸運啦!)提提大家,每日的日出都有變,建議出發前留意天文台或 Google search「香港日出時間」。
雲海形成
介紹到大帽山看雲海之前,大家先了解雲海的形成,有助你更明白以下內容。
雲海是指在雲霧大片聚集的情況下,由上而下俯視,此時雲霧頂部起伏流動的樣子宛如大海一般,因而稱為「雲海」。
最容易觀看到雲海的地方是飛機等航空器,其次為高山,再其次為摩天大樓。其中以高山的雲海最為可觀,因為此時雲海盤踞山間,峰巒或沒或出,猶如海上小島,這種情景最切合雲海之名。 — 維基百科
雲海有3大形成條件:
- 山勢高
- 濕度高
- 風速低 (要看浮雲飄過山丘則可能不是必要條件)
在亞洲睇雲海,最常見的高山包括:福建武夷山、台灣大雪山、台灣阿里山/合歡山、日本富士見嶽、洛陽龍峪灣等,而這些山的高度都高於1000米,甚至有近3000米的高度。
說回香港,最高的3個山峰 - 大帽山 (海拔957米)、鳳凰山 (海拔934米)、大東山(海拔869米)。全部都不足1000米,所以要看雲海,是難上加難的。
幸好,天文台專為我們行山攝影人士而設的網站,一張圖表就可以預計當天看雲海的機會啦! (不過,因為數據滯後,未必適合追逐日出雲海拍攝的朋友,只適合下午或日落拍攝的朋友!)
觀察有沒有雲海的重點圖表
先看看下圖,y軸為高度、x軸為溫度;藍線為濕度(100%就叫露點溫度),紅線為空氣溫度;一般情況下,高度愈高,溫度愈低。
好啦,要怎樣先睇到雲海呢?當然在雲層上面啦!
1. 當濕度與空氣溫度相遇,雲層或者霧就會形成 (即是藍線與紅線交叉位置)
2. 當知道交叉位後,就要看有沒有「逆溫層」(即是高度愈高、溫度愈高)
3. 「逆溫層」之中,有沒有藍線與紅線分離,以小編謹有的地理知識推斷,分離愈開,代表該高度範圍並無雲層形成的可能較大
4. 當了解雲層高度及「逆溫層」的存在後,我們就要看目的地(比如太平山)是在雲層 及「逆溫層」以上 或 以下!雲層高度及「逆溫層」都在山以下,即確認雲層在山下形成,恭喜你,可以出發博一博睇雲海啦!
實用網站-戶外攝影天氣資訊 (天文台):
http://www.hko.gov.hk/tc/out_photo/upper-air-weather.htm
===== 延伸閱讀 =====
經驗分享
好啦,知道雲海形成理論之後,就一齊應用一下啦!其中一次,愛玩小生於2017年2月25日,見天陰陰、雨紛紛,冷空氣來港,就睇一睇圖表:
- 藍線與紅線交叉位置(雲層位置)在552米
- 逆溫層介乎 689米 至 893米
- 可惜藍線與紅線交叉位置一直至高於1000米以上,即是說雲層好厚!
上山?不上山? 如果你想博一下的話,就上山啦 (愛玩小生就選擇上大帽山啦!)因為仍然有機會見到雲海的!
原因:
- 雲層高度及「逆溫層」都在大帽山以下
- 記住,天氣會變的,而且當天不是微風,好大機會,可以看到數秒的雲海,靚相就在那一剎那記錄下來了!
結果:
天公造美,一試即中,已經不是數秒的雲海,而是保持著很長時間!
廣 告







延伸閱讀
[東涌站]鳳凰山觀日出 --- 譽為香港最美的日出(附地圖導航)

免費訂閱 iPlayHK 電子報: |
定期推介香港好去處、旅遊資訊及優惠! |
|合作查詢:hello@iplayhk.com |